6月17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首届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论坛由北京印刷学院、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首届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围绕“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教育与人才培养”和 “跨国出版公司的融媒体发展”两大主题,聚集中外出版学界、业界专家,集中交流研讨,凝聚创新出版教育共识,共谋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还倡议成立“国际出版教育联盟”,欢迎国内外出版教育界高校、出版业机构积极参与联盟,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交流交换、研究生留学等方式,履行服务全球出版教育的使命。
凝聚创新出版教育共识,共谋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李一昕,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梦溪,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卡琳·潘飒,英国出版家、国际出版商协会前主席理查德·察金,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柯乐迪,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等出席会议,论坛由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院长李朋义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致辞
朱永新向论坛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国内外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举办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很有意义。在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版对促进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形式带来了划时代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变革,对出版教育提出了如何适应新业态要求的时代课题。中国民主促进会是八个民主党派中唯一以出版作为主界别的参政党。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出版教育事业的高度融合,促进中国教育出版界的深入交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是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教育和人才培养,还是跨国出版公司的融媒体化变革,都为出版领域国际交流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需要国内外的学界、业界共同探讨解决。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李奕致辞
李奕在致辞中强调,出版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国际出版活动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搭建与文明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出版业的融媒体发展趋势,推动出版教育国际化发展、培养一流国际出版人才,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出版为学科专业特色、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高水平特色型院校,积极参与主办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对于全球出版领域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北京市教委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全力支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出版教育国际化发展。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致辞
曹文军在致辞中表示,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首次举办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是一大创新,学校将持续把论坛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出版发展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形成国际出版业的共识性学术成果和话语体系,提升博览会的国际化学术水平。学校将以本次高峰论坛为契机,携手国内外专家共同探索融媒体时代国际化出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国际出版理论与实践创新相融合,建设国际出版人才培养平台和国际出版高端智库,更好地实现传播人类思想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使命和责任,助力全球出版业繁荣发展。
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卡琳·潘飒致辞
卡琳·潘飒在致辞中表示,出版改变世界,出版教育关系出版的未来。出版商协会是联系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键纽带,需要让管理者和公众认识到出版的价值和意义。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代表的出版高等教育机构在行业人才培养、塑造出版行业未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双方将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出版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邬书林作主旨演讲
邬书林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出版教育是赋能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助力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要以国际视野、国家站位、行业视角来重新认识出版教育的新角色新功能新使命,要学习古今中外出版经验,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立意高远,放眼世界,做好新时代出版教育工作。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是一大创新,希望将论坛打造成出版教育的交流平台和创新平台,为出版学科发展构建战略支点,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研究成果。
英国出版家、国际出版商协会前主席理查德·察金作主旨演讲
理查德·察金作“抓紧现在以把握未来”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急需一大批了解全球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受过良好教育的出版人才。当下正处于融媒体时代,新的媒体技术给出版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创造了新的市场渠道、新的营销媒体,找到了接触潜在读者的新方法,让出版业更加丰富多彩。适应技术的变化,积极转型升级,是出版机构成功的路径。
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作主旨演讲
田忠利作“培养一流国际出版人才,服务文明互鉴新需求”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融媒体发展成为国际出版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国际出版将更好地发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出版高等教育需要紧跟出版国际实践,加强国际出版理论研究,构建国际出版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互鉴理念的新型国际出版人才。为此,北京印刷学院进行了三方面探索:一是“走出去”,与国际出版类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二是“请进来”,创立“留学北印”品牌。三是“场景化”,在国际交流场景中探索“实践育人”。学校将立足融媒体趋势下人类文明互鉴和出版发展的新需求,加强与全球出版院校和出版业的密切合作,全力构建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出版人才教育体系。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作主旨演讲
汤恩平作“媒体融合时代的学术出版趋势”主旨演讲。他介绍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的概况,指出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开端,并从产业格局融合与内容融合两方面阐述了数字化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对未来进一步的变革及趋势作出了预测和展望。他认为,当前出版业的媒介融合远未完成,在此背景下的出版教育至关重要,国际合作不可或缺,出版的价值与重要性将长久存续。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作主旨演讲
黄强作“新时代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新路径”主旨演讲。他表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以融合发展服务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教育出版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人民教育出版社积极推动融合发展,实现了科研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生态融合、技术赋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将沿着从“相加”到“相融”,从“内容”到“服务”,从“技术”到“应用”,从“数字”到“数智”,从“产品”到“生态”的趋势和路径持续发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柯乐迪作主旨演讲
柯乐迪作“媒介融合时代出版领域的合作之路”主旨演讲。她阐述了媒介融合时代国际出版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出版产业的可持续性,增强出版产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两方面应对思考。在企业运营方面,她认为要把握社交媒体和音频资源的广泛使用为出版产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机会,寻求方法和策略吸引并激励新生代读者。谈到出版教育,她认为号召并吸引年轻一代进入出版领域是出版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北京印刷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介绍了德国在培养出版业人才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强调世界各国出版产业应该创造机会,加强交流,共同塑造出版业的未来。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作主旨演讲
张志强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出版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他表示,出版教育为出版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面对人工智能大趋势,出版教育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出版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希望与出版业界的各位专家一起,共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教育出版翻译资助项目揭牌
论坛还举行了教育出版翻译资助项目揭牌仪式。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化业务总监雷建华,昌明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其琛共同为教育出版翻译资助项目揭牌。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院长李朋义主持论坛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李一昕出席论坛
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梦溪出席论坛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
同日下午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专家论坛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万安伦教授、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北京印刷学院王关义教授等来自全国40余家出版教育高等院校的50余名学界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落实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推进出版高等教育持续创新”主题,分别交流了共建出版学院进展及出版学科、专业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了“坚持守正创新,以出版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等议题。
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专家论坛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